立即注册 登录
临药网 返回首页

nayuki的个人空间 http://www.linyao.net/?462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细菌生物被摸

热度 1已有 1831 次阅读2011-8-23 22:33 |个人分类:临床| 生物被摸

细菌生物被膜(Bacterial biofilm)是指细菌黏附于固体或有机腔道表面,形成微菌落,并分泌多糖蛋白复合物将自身包裹其中而形成的膜状物。目前有学者认为,细菌生物被膜形成是导致某些慢性感染反复发作难以治愈的重要原因,其机制包括:

1.   阻滞抗生素的渗透;

2.   吸附抗生素灭活酶,促进抗生素水解;

3.   被膜下细菌代谢低下,呈亚冬眠状态,对抗生素的敏感性降低;

4.   阻止机体免疫系统对细菌的清除,产生免疫逃逸现象,减弱机体免疫力与抗生素的协同杀菌作用。

临床上容易形成生物被膜的致病菌主要有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等。铜绿假单胞菌容易吸附在体内黏膜表面形成生物被膜,这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囊性肺纤维化、支气管扩张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较为常见,虽然抗生素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是铜绿假单胞菌总是难以彻底清除,电镜观察可见病变部位有细菌生物被膜形成。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则更容易在各种生物医学材料如导尿管、大静脉导管、气管插管等的表面形成生物被膜,导致所谓生物医学材料相关感染。

1.   生物被膜相关的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十分棘手,目前主要有两种策略:

2.   抑制生物被膜的形成;

3.   在治疗过程中尽量选用能透过生物被膜的杀菌剂。

在临床常用的抗生素中,氟罗沙星、加替沙星等喹诺酮类药物对细菌生物被膜有较好的渗透性,对生物被膜下生长缓慢的细菌也有的杀菌作用;克拉霉素、阿齐霉素、罗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药物可抑制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与氟喹诺酮类药物联用时,可提高后者对细菌生物被膜的渗透性和对被膜下细菌的杀菌活性。此外,人们还尝试采用抗藻酸盐血清或藻酸盐单克隆抗体、蛋白水解酶来抑制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


路过

鲜花
1

握手

雷人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顶部